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作为一部汉代的典籍,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,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如文字归部问题。“休”指人“息止也。从人依木”,却归入《木部》。“杳,冥也。从日在木下。”也归入《木部》。这两个字分别表达人和日,当入《人部》和《日部》。许慎据形系联文字,将形声格局的同源词的记录文字都分开了,掩盖了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。许书收字九千余,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。许氏对形声字的分析,除少数为“从某,某亦声”外,多数为“从某,某声”。不承认词的音义关联,使人不知词的本义的由来,导致中国小学史上重形体、以文字为本位的倾向,甚至于导致今世“汉字是意音文字”的不完善说法。再如,许书中有三十六个部首,部中无字,起不到一部之首的作用。由于文字形体的演变,许慎未睹甲文形体,本义训释、形体结构分析遂误。有的字、词的分析,胶据纬书。由于上述原因,我们今天在阅读《说文解字》这部古籍时,应该持一分为二的观点,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。